2014-05-19

荷蘭 ✈ 恩荷芬現代藝術博物館 Museumkaart #8 Van Abbemuseum ↑

參觀時間:2014.05.17
參觀地點:荷蘭恩荷芬(Eindhoven

移居荷蘭一年多,為了友人聚會首次造訪南部大城恩荷芬,難得都來了,除了在Primark挑了兩件背心,當然得趁機去博物館繞繞。
左圖:原有的老博物館
右圖:擴建後的新建築

恩荷芬現代藝術博物館(Van Abbemuseum)建於1936年,以創始者的姓名Henri van Abbe命名,位於恩荷芬市中心內,從火車站步行約15分鐘,老博物館跟新建築並立在多默爾河(Dommel)東岸,這裡館藏的數量之多,是全世界擁有最多蘇聯藝術家埃爾˙利西次基(El Lissitzky)作品的博物館之一。
河畔旁的博物館咖啡廳

自去年十一月開始展出Once Upon a Time… The Collection Now,恩荷芬現代藝術博物館匯集了六百件以上的藝術品,依時代跟政治背景分類,從1909年的畢卡索到2013年的新創作,橫跨一世紀的代表作品,預計展出五年,將不定時加入新的作品。
The View From Here
1913 - 2013年荷蘭拍的記錄片精選,從荷蘭角度看世界歷史

首先,一樓展出1909 – 1975年的畫作共分六個階段:1. Herwarth Walden and the European Avant-Garde1913年德國藝術家Herwarth Walden在柏林開辦第一次德國秋季沙龍the ‘First German Autumn Salon’,展出當時前衛藝術家的作品,引來很多批評聲浪,然四五十年後,恩荷芬現代藝術博物館買下這些作品,使這些藝術家聲名大噪,進而被視為現代藝術之父。
1909 - 1975
1. Herwarth Walden and the European Avant-Garde

2. The Social Image,二十世紀上半,政治深深影響了藝術的發展,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,荷蘭畫家蒙德里安(Piet Mondrian)利用抽象的造型跟中性的色彩,創作出極為平衡、和諧的作品,傳達他對世界和平的渴望。1917年的十月革命(October Revolution)影響了東歐的藝術發展,1937年德國納粹宣布前衛藝術(Avant-Garge)即將消失,然前衛藝術此時在美洲已逐漸被接受。
1909 - 1975
2. The Social Image,蘇聯藝術家埃爾˙利西次基的作品,喜歡右邊那幅

3. ‘Life does not Live’,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的恐懼、苦痛、傷亡、絕望,在這時期的畫作裡一覽無遺,暗沉的色彩跟題材內容傳達了人民的脆弱無助。
1909 - 1975
3. 'Life does not Live'

4. The World System after 1945,二戰之後歐洲分為兩派,西歐親美、東歐親俄,美、俄兩大勢力對藝術的影響截然不同,東西歐藝術家在新的體制下極力尋找自我定位。
1909 - 1975
4. The World System after 1945

5. Op Losse Schroeven – a generation speaks out1960s – 1970s是動盪的年代,女性主義抬頭、性革命(Sexual revolution)、美國反越戰的抗爭遊行、巴黎學生暴動在世界各地人們試著破壞舊有的秩序,追求更自由的社會。藝術方面,越來越多人使用少見的材料創作,這是個急於表現自我的世代。
1909 - 1975
5. Op Loose Schroeven - a generation speaks out

走上樓梯,接著看到6. The Critique of Institutions of Art1970年代展覽製作人(exhibition maker)的地位變得非常重要,藝術評論家(Critic)的地位低落。

二樓展出1965 – 1985年的創作:7. Counter-cultures,拋棄既有的社會跟政治觀點是這個時期的特色,分兩部分展出:Eindhoven in actionOn difference
1965 - 1985
7. Counter-cultures: Eindhoven in action

Eindhoven in action1970s – 1980s恩荷芬出現許多藝術家,包括De FabriekPeninsula’t HemelrijkenApollohuis,他們嘗試許多新的創作方式,也用各種不同方法呈現作品。

On difference,女性主義的興起,在藝術界也引起一陣討論,大家發現博物館裡女藝術家的作品少之又少,但其實很多女藝術家非常活躍,這部分的展出挑戰了身體、性愛、種族、年齡、性別、階級的尺度,也挑戰了公眾跟隱私的界線。
1965 - 1985
7. Counter-cultures: On difference

On difference大概是我看得最爽快的展出,女性對自我意識的認知、大膽而直接的言論、挑戰保守又刻板的性別既定印象經過數十年的改革爭取,多數國家現已男女平等,這無疑是人類史上一大進步,台灣還需繼續努力。
1965 - 1985
7. Counter-cultures: On difference,這女生好~屌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